


学院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于2001年4月成为广东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2004年4月,经广东工业大学申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广东省首批本科独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经、管、文和艺术等多科性协调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坐落在广州市增城广州华立科技园,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现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9300多人,设有21个本科专业。校园总占地面积915亩,校舍面积约20万平方米,实验实习楼、多媒体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学生公寓等硬件设施十分完善。学院拥有3.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大楼,馆藏图书67余万册,规模在同类院校首屈一指;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计算机2500余台,电机和电力托动实验室、电力电子和自动控制实验室、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等实验室居于国内先进水平,为学院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基地。
漫步荔林山麓下花园式的无烟校园,莲峰郁秀,滋兰树蕙,园林小憩,青春放歌;畅游于书林浩海,徜徉在清幽小径,感受和谐的人文氛围,是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管理模式
广东工业大学作为申办者,全面负责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的教学工作,委派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焜教授出任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院长,主持重要事务;选派广东工业大学院系领导、专家教授担任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基础教育,尤其重视对学生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承广东工业大学的教育教学优秀品质和传统,把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建设成广东省优质本科院校。
几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办学综合优势,向学院输送了一批富有经验的教授专家和管理干部,专职担任学院教学、党委、行政人事等重要岗位的领导,全方位负责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在优化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条件建设、教学文件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均按照或参照广东工业大学模式进行工作。
教师队伍
学院把师资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关键,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举的方针,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五百余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30%以上,并每年引进一定比例全国重点大学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充实师资队伍,现已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专业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强实力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学院规定教授、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并面向学生开设高水平学术讲座,确保优良的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
学院始终贯彻应用为本,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一方面积极实行“3+0.5+0.5”的培养人才模式,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即在前三学年完成本科教学的理论课和必要的校内实验、实习或实训课程学习,第四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含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实习和实训等),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密切结合实践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另一方面,学院将高级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引入本科课程体系,加大专业实训、实习力度,组织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院每年投入近千万元建设设备先进的实验室,现有各类实验室50余间,基础计算机室13间,专业实验室39间,数字语音坐席600多个。在校内实验、实训设备保持超前性、先进性的基础上,学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确保每个专业都拥有一批校外骨干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校外骨干实习基地数量已达到90多个,适应我院实践教学的需求。
在国家和省级的竞赛中,学院参赛学生屡创佳绩,应用型人才培养得到充分检验和肯定。在05、0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院参赛学生3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人获国家级三等奖;广东省首届和第二届大学生CAD/CAM软件应用竞赛,学院1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在07、08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和广东省“高教杯”软件设计大赛中,学院取得一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和四个优秀奖的优异成绩。在2008年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中,学院获得11个一等奖中的两个,成为独立学院唯一获此殊荣的院校。
党建工作
从2001年11月起,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就以校内直属二级基层党组织设置成立华立学院党总支,2006年4月成立华立学院党委。学院党委扎实推进在青年大学生中的组织培养与发展工作,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到2008年4月,已建立21个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广东工业大学党校培训班第七分党校培训结业2221名,发展学生党员1232名,在校生党员比例5.67%。
学院党委多次组织“三下乡”实践活动和广东工业大学“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等学习活动,效果明显,影响突出。07-08年学院共荣获广东工业大学党委评选学生示范党员23人、优秀党员2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名、学风建设党员2人、学生示范党支部2个和先进党支部1个。学生党员中95%是优秀奖学金获得者,90%以上作为各类团学组织的中坚力量,在党建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校园文化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三下乡”、社会服务、无偿献血、义工助学等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优良学风,不断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专门成立了管弦乐团,使高雅艺术进入校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院现有人文、体育、学术、娱乐等四类38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挥特长、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重要舞台。每年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体育竞赛等活动,构成了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积极和其他高校开展文化交流,组织参加和承办广东省文化艺术系列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健康浓郁的文化氛围与学术氛围中自由、自主、自律成长。
2007年,学院“蓝天义务工作者协会”被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
2007年全球华人风尚大典中国赛区总决赛,学院参赛老师荣获成人组琵琶金奖,参赛学生荣获业余组声乐组合金奖、业余组声乐十佳;学生网球代表队在广东工业大学第四届学生网球联赛中包揽团体、男单、男双和混双所有的冠军项目。
2008年广州市“祈福杯”体育舞蹈公开赛,参赛学生分别荣获了冠军、亚军、季军.
2008年我院计算机工程系黄国钿、李国雄、陈伟健、林誉四位同学荣获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大赛团体一等奖。
考生关注
报考指南
我院招收国家任务本科生,广东省内招生规模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欢迎09年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我院,如果分数不够,可以选择报考3B院校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奖学金、扶助困难学生
学院设立奖学金, 每学年评一次,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学金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个等级,并设有多种单项奖励。学院采取组织勤工助学活动、特困学生助学贷款、缓交学费、保留学籍的间修制等多种形式,扶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心理健康教育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人格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成立了心理辅导中心,由中国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石俊杰教授担任中心顾问。中心面向全院学生,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及完善,整体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专业设置情况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就业和教育资源为标准,鉴选优势、强势专业。因此目前学院所设专业各有特色,考生填报专业可参考个人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
学籍管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及教学管理等,均参照广东工业大学管理规定和条例执行,学生入学即具有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学籍;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毕业证书;根据教育部令第26号,凡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生活环境
学生公寓每间住6人,设有独立的浴室和卫生间,浴室每天定时供应热水,室内配有电话、电脑网线接口(网费按相关规定收取,300元/年)、衣柜、电脑桌、饮水机等设施。学院有多个学生餐厅,菜式丰富,丰俭由人。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每年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在省、市、广东工业大学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学院参选的舞蹈、篮球、书画、摄影、文学等作品均获得多个奖项。
就业情况
2007年我院就业率96.20%,位居广东省独立学院第一,广东省所有高校第六。
2008年我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根据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数据,学院就业率达到99.58%,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列第一。
职业规划:学院各系均有负责就业指导的专职教师,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专题知识讲座、个性咨询、简历制作、职场模拟大赛、实地考查等不同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做好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和就业渠道,有组织地举办各种校内外大小型的招聘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学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高质量就业。几年来,学院为广东社会发展培养了一万多名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历届就业率在同类高校位居前列。
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学院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了一个以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实习基地网络;构建了包括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信息沟通、跟踪反馈在内的就业工作体系,建立了覆盖珠三角地区数千家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库,大力进行学生毕业就业能力的培训,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和就业渠道,有组织有保障地举办各种供需见面,实行全员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